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寿县新闻网!
网站首页 > 文化寿州 > 散文随笔

丁家馄饨

发布时间:2025-04-23 08:10 来源:寿县新闻网 作者:王继林 阅读次数:
[字体:  ]
  我一直怕我写的“丁家馄饨”可能是误忆。今看李传祥先生的照片心里就有底了,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奎星楼,远处自来水塔以及县政府招待所的烟囱,特别是街道两边的店铺,跟我记忆中的基本一致
  寿春老城关都知道,寿春城有家“丁家馄饨”店。
  周末陪外地来的友人逛寿春城,进入农历三月,城里的院落和行道树,在和煦的春风里遍染苍翠。穿过竿旗穿市的报恩寺街,拾级而上东城墙,举目城外,呀,杨柳依依,轻拂护城河澹澹波纹,往北眺望,风烟俱净,八公山在黛蓝色的暮光里,帝母宫似乎触手可握,澄澈如轻纱般的清新空气,给肺腑输入一阵阵的甘甜,我们指点那群山,指点那挂着果、发芽开花尚待一些时日的楝树树冠,三月寿春,草木华滋,旧日的靖淮桥因为引江济淮工程而移址迁建,有关城外的景致似乎由此而疏远,但并不妨碍我们在靖淮城楼上凭槛沉思,发一下怀古之幽情。
  靖淮门是北城门,明代也称注江门,它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整个北大街,“丁家馄饨”就是这条街的末梢离十字街也是几十步之远。到达“丁家馄饨”,这里的烟火嘈杂打破城墙上的“我见青山”的恬然心绪。“丁家馄饨”店坐东朝西,,两间门脸,食客盈屋,再容不下落脚之地,男老板坐在北边的门槛边,一边着包着馄饨馅,一边给顾客算账,南边是两口汤锅,锅边一位女工动作麻利,在汤锅边不停地扭动身体,放调料、打汤底,馄饨、饺子、面条,轮番煮,碗摞在一起,像多宝塔。收碗洗碗的女工使尽力气,传送需要马不停蹄,还不停地被吆喝甚至是责骂。吵嚷之中,我和朋友为了这碗馄饨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我们盯着墙上百岁老人姚摩霄的题字:“童叟无欺”。这个题字有着时代意义,现在的小吃店可不写“童叟无欺”,那是三四十年前小吃店的标识了。
  我第一次进“丁家馄饨”,是到寿春城不久,同事请我吃的。是东街一家门店,印象当中是一间草房,门槛高,但屋里的地面比较洼,前高后低,当地人称“蛤蟆跳井”,里面有个柜台,柜台上有枣子酒,有炒胡萝卜、卤兰花干子等下酒菜,屋中心有几张桌子,同事打了些酒,要了些小菜,两碗馄饨,花去三元钱(也许记得不准确),那是八十年代末期。最近我从寿春著名摄影师李传祥的摄影作品里找到一张西街街道的图片,虽然不是东街的“丁家馄饨”,但差可类比,回想一下,东街和西街一样,街道两旁的店铺,硬山平房居多,少有楼房。那个年月,一个教师的工资月薪百元,花几元钱吃碗馄饨相当奢侈。
  后来,东街有了寿州商场、有了寿县华联,就在东街钟楼巷。“丁家馄饨”搬到钟楼巷沿街经营,又是一番红火的景象。下雨的日子,“丁家馄饨”有雨棚,潲雨就不能免,但不妨碍食客的心情,叫一碗馄饨,来一盘锅贴,听着雨声和墙角积水的急速流淌,想起来就很诗意。也时常拿着大把缸买回去给从学校回家的女儿吃,那一口热腾腾的馄饨,上面飘着青青芫荽,都在流年光影中了。再后来,街道整治,“丁家馄饨”被风扫残云,改为北街堂食店。我把“丁家馄饨”的历史讲给朋友听,朋友说,吃“丁家馄饨”吃的不是味道,是等待的滋味。我说,是等待的滋味,也是回不去的味道。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

涉企举报专区 涉“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