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树,王明夫人,出身黄埔,入过莫斯科中山大学,成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共六大、七大代表,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她的名字与宋美龄、邓颖超、李德全、史良、康克清等紧紧连在一起,是一直工作、生活在共产国际和中共高层人物之间的巾帼英雄。
孟庆树(1911 ——1983),寿县瓦埠大顺人,王明夫人。
远涉重洋 成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1911 年 12 月 2 日,孟庆树出生于安徽省寿县田家集孟家围 子一个中医世家的名门望族。这时的中国风雨飘摇,民不聊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1923 年冬,在她的家乡诞生了直属中央 领导的中共小甸集特支。特支的成立像漫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照亮了寿州大地。从此,一大批为民族独立、求人民解放的革命 志士从这里走了出来。
当时,在中学读书的孟庆树被日趋高涨的革命热潮所打动, 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并加人了共青团组织。1926 年 9 月,北伐 军收复武汉后,安徽的工农运动空前高涨。为了适应形势需要, 快速培养安徽党务干部,高语罕在汉口黄土坡创办了安徽党务干 部学校。只有 15 岁的孟庆树毅然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入安徽 党务干部学校学习。不久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 分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五期)女生队,与谢冰莹、 赵一曼一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
1927 年 11 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孟庆树受党中央委 派与刘英(后为张闻天夫人)、唐仪贞(后为陆定一夫人)一同来到 莫斯科中山大学,成为中大的第三批学生。成立于 1925 年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从 1925 年开始到1929 年,每年都有一批去“西天”取经、去“红色麦加”朝圣的 中国人远涉重洋,辗转赶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几年里, 莫斯科中山大学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精英荟萃的地方。虽然只存在 了短短的 5 年,但是,她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却是相当深远的,其中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陈昌浩、夏曦、杨尚昆等“二 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就是在那里诞生的,孟庆树就是其中之一。
铁窗玉成 终与王明永结秦晋之好
当时,离开祖国来到中山大学的这批青年,大多正值青春妙 龄。在充溢着生机和浪漫氛围的中大校园里,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开 朗舒适的异国情调,青春儿女风纵云合,恋爱之风盛行,许多人先 后结为革命伴侣。人所共知的有:邓小平和张锡媛,杨尚昆和刘 伯钊,张闻天和刘英,博古和刘群先,沈泽民和张琴秋,陆定一 和唐义贞,王若飞和李培之……中山大学在充满火药味的同时, 也弥漫着诗情画意。
年方 16 岁的孟庆树,正值花样年华。高挑的身材,大大的眼 睛,优雅的举止,使她成为校园里的名花,有人还称其为“美女 皇后”,是男生们竟相追求的“亮点”。自从孟庆树的身影在校 园出现之后,23 岁的王明,就被这位落落大方,靓丽动人的安徽小 同乡所倾倒。孟庆树入校时,王明已经赫赫有名,可他的身高不 像地位那样引人注目,孟庆树对他只有敬意,并未把王明放在心 上,而在这之前已交上了一位男友。王明并没有因此却步,而是 咬定青山,紧追不舍。
1928 年 6 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六大”在莫斯科秘 密召开,六大的会务由中山大学承担。能为这次会议服务,对每 个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校长米夫让王明挑选几 名中大学生作大会工作人员,王明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指定孟 庆树为六大服务,并成为六大正式代表。孟庆树看到米夫和共产 国际对王明如此信任,终于开启了一扇窗口,开始与王明交往。
不过,她对是否选择王明作自己的终身伴侣还是有些犹豫,一直不 给王明明确答复,使王明时时感到如坠雾中,摸不着头脑。可王明 仍痴心不改,苦苦等待着。
1929 年 3 月王明第二次从苏联回国后,分配到中共上海沪东 区妇委会工作。1930 年初,孟庆树回国后也被分配到上海做妇女 工作。两人虽然同在上海,但孟庆树对是否接纳王明仍拿不定主 意。王明却一往情探,主动出击,时常请孟庆树到餐馆吃饭,逛公 园,压马路, 看电影,不放过任何一个献殷勤的机会。孟庆树也 在观察,她看到王明这个昔日的中山大学“无冕之王”成了时常挨 批评的对象,又开始有意疏远王明。她全身心投人工作,经常到沪 东区一些纺织厂劳动,调查情况。她表现积极,工作出色,颇得同 志们的好评。有一段时间,为摆脱王明的约会,孟庆树干脆经常换 住址,故意躲开他。
1930 年 7 月 30 日,孟庆树不幸被捕入狱,被关押在上海龙华 看守所。心上人身陷囹圄,王明心急如焚。孟庆树入狱以后,王 明冒着生命危险,半个月内陪她二叔孟涵之三次入狱探望,给绝 望中的孟庆树很大鼓励。在这个特别时期,特别场景之中,两颗心 迅速贴近了。19 岁的少女被这个痴情的小个子深深感动了,监狱 的铁窗玉成了这起难忘的姻缘。1930 年 11 月 22 日,孟庆树在党 组织的营救下出狱。第二天,尚未卸却满身的疲惫,就在孟涵之 的操持下,与王明结为连理,永结秦晋之好。
为纪念这个终身难忘的日子,王明写下了名为《结永伴》的 诗句:“出狱二天便结婚,双心结合胜千军。三年多少悲欢剧, 银汉女郎永不分。”来之不易的婚姻使王明如沐春风。爱情的滋 润,王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理论特长和旺盛斗志又一 次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长达六万多言的《两条路线》意见书,就是在新婚之后半个月里完成的,其中融进了孟庆树的一片深情和 厚意。1931 年 10 月孟庆树随王明秘密赴莫斯科。
王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结合,对孟庆树体贴入微,关怀 备至,专门为她写诗五十多首,抒发他们之间的爱慕之情。愉悦 时,孟庆树称王明为“白劳克夫”,王明亲昵地称孟庆树为“罗 莎”,这象征着玫瑰的俄文名字,唤起俩人在莫斯科的美好回忆。 难能可贵的是,在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中,他们风雨同舟,白头 偕老,共同生活了 44 年。王明得意时,两人比翼齐飞,夫唱妇随。 王明失势时,两人患难与共,相依为命。尤其是历经政治波折之 后,王明疾病缠身,长期卧床不起,孟庆树不辞辛劳,悉心护理, 几次把王明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
回国抗战 成为中国妇女运动杰出领袖
1937 年 11 月,孟庆树把五岁的女儿交与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 特洛夫做了养女,随王明回国参加抗战。12 月,以王明为书记、 周恩来为副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成立,孟庆树任长江局 妇委会委员、书记,兼长江局民运部妇委会主任,代表陕甘宁边 区各界妇女联合会常驻武汉,公开参加各界妇女活动。
当时,数以百万计的难童亟待救济。在发起筹备和成立战时 儿童保育会中,孟庆树以公开的共产党员身份参与,并当选为保 育会的常务理事、保育委员会委员。同年 7 月 4 日陕甘宁边区在 延安成立保育分会,她代表总会暨宋美龄在大会上致词,被选为 分会的名誉理事之一。当年 8 月,武汉形势日趋紧张,保育会决 定发起抢救难童运动,孟庆树提出为抢救一千名武汉难童而奋斗。 自己和安娥、李昆源、杜则吾等带领汉口临时保育院的 10 名难童一同上街宣传收容,不日即收容了出征军人子女、流浪儿一千余 名难童。
1938 年的“三八节”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个 妇女节,边区妇女联合会成立。孟庆树在武昌参加全国各界妇女 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时,宣布了陕甘宁边区妇联成立的消息, 引起全国的震动。4 月,宋美龄以“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指 导长”的名义,函请各党各派各地区的妇女领袖及知名人士,参 加 5 月下旬在庐山举办的“战时妇女工作谈话会”。中央决定孟 庆树、邓颖超一起参加此次会议。会上作了《陕甘宁边区妇女运 动概况》的报告,还以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代表身份向会 议提交的《我们对于战时妇女工作的意见》,并和邓颖超、史良、 李德全一起被选为“妇指会”领导人。这年的双十节,她介绍 40 岁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延安娶了北师大著名的浦氏三姐 妹中的小妹 20 岁的浦安修。
1938 年底,孟庆树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随王明留在延 安工作,主持中央妇委日常工作。1939 年的三八妇女节,孟庆树 代表中央妇委在大会发言,回顾抗战以来全国妇女做出的贡献和边区妇女的模范作用和作题为《纪念三八与我们的任务》的讲话。 在延安期间,她还兼任抗大第八大队政治处主任,中共中央南方 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统战工作委员会委员,延安女大政治 部主任,《共产党人》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的主 要撰稿人。她撰写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工作问题》、
《模范的女革命家克鲁卜斯卡雅(列宁夫人)》、《团结中国妇 女的力量打击侵略者》分别收入《妇女运动论集》和《妇女与抗 战》。延安整风运动中,孟庆树负责抽阅中直机关系统的学习笔 记。1945 年 4 月至 6 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客死异国 与君隔路相望永世相守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 1949 年 6 月,孟庆树一家搬到北平东皇城 报骑河楼一座环境幽雅的四合院里。在这座深深的庭院里,孟庆树 一家度过了一段难得的温馨和睦的生活。当时住在这所院落中的, 除孟庆树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外(女儿王芳妮生长在苏联,从未 回过国,后来成为一名苏联飞行员。1985 年 1 月 27 日病逝,时年
53 岁。),还有王明的父亲陈聘之,继母黄莲舫,孟庆树的父母孟募 州夫妇和孟庆树的侄女孟雅。建国初期,王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 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兼法制委员会主任,孟庆树担任法制委员会资 料室主任,工作不是十分繁忙,业余时间比较充裕,这个九口之家 父慈子孝,儿孙绕哮,一派祥和活泼气氛。
1956 年王明身体十分不好,再次提出赴苏联治病的请求。经 中央同意后,1 月 30 日孟庆树随王明和孩子一行去苏联。这是她 一生第四次去苏联,这次去就再也没有回来。1983 年 9 月 5 日孟庆树在莫斯科病逝,时年 72 岁。身后与王明同葬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这里是布尔加宁、莫洛托夫、斯大林夫人、赫鲁晓夫、叶 利钦、果戈里、屠格涅夫、奥斯托洛夫斯基、英雄卓娅和舒拉、 米高扬兄弟等俄国和苏联历史名人的归宿地。她和女儿王芳妮的 合葬墓就在王明墓的右前方,与王明墓隔路相望,墓碑没有雕像, 只有孟庆树的照片和俄文生卒,她就在这里与君永世相守。
孟庆树身后安葬在异国他乡,她也许只能魂归故里了。然而, 当人们打开中国妇女运动厚重的史册,有这样一位寿县的女儿, 一直工作、生活在共产国际和中共高层人物之间的巾帼英雄、中 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让家乡和更多的人们值得骄傲和怀念。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