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寿县新闻网!
网站首页 > 文化寿州 > 民风民俗

(3)二月初二“龙抬头”

发布时间:2012-10-13 17:31 阅读次数:
[字体:  ]
  民间认为,主管云雨之神“龙王”,在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就开始活动了。此后的天气,雨水会逐渐多起来,预示着这一年的庄稼会有好收成。据说这一天还是管理土地之神土地爷的生日。因此,人们通过一定的祭祀活动作为纪念,把这一天称之谓“龙抬头节”,简称“龙抬头”。
  这个与农耕农作有关系的节日,历来都受到农民的重视。热闹、消遣的春节“大正月”已经过去,“季节不等人”,春耕春种即将开始,慵懒的四肢需要活动活动了。这天天不亮,人们就早早起床,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取水,回家后,点灯、烧香、上供,祭拜龙王,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庄中被公认的生产能手,自然是春耕领头人,在鞭炮声中,由他先“试犁”,到地里耕出第一垄地,作为春耕生产开始的信号。
  这一天,集镇上还要舞龙灯。集镇中和周围的人,以姓氏家族为单位,各自组织起舞龙班子,架着不同色彩的龙型道具,集中在一个场地上表演龙舞,这同时也就形成了竞技的形势。每一条龙由二三十人组成,由“龙头”牵引,龙身顺势做出翻卷、回环、绕行等等龙的形体动作。只见一个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舞动强健的臂膀,迈动矫健的步伐,在各自的啦啦队的鼓动下,争强夺胜,不甘示弱。一时间,全场龙身翻腾,此起彼伏,喊声震天。
  这个节日中的食品,皆以“龙”而命名,面条谓之“龙须”,面饼谓之“龙鳞”,水饺谓之“龙牙”。
  在农耕社会中,庆祝龙的节日,其目的是祈求农业丰收,带有一种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华夏先民把伏羲大帝尊为“龙的化身”,把龙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冬去春来,“龙”苏醒了,春雨绵绵,“龙的传人”便开始了春耕劳作。以农为本的中国历代先民,对这个节日都十分重视,又把它叫作“春龙节”、“青龙节”。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今天的龙抬头节,已经摒弃了祭祀的内容,而成为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色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了。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

涉企举报专区 涉“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