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其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处处景致迷人。被誉为“八公仙境”、“峻极之山”。古人赞道:“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奇。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八公山因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和秦晋淝水之战而闻名遐迩,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八公山“蓄圣表仙”,瑰丽神奇,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八公山下有“淮王丹井”一景,其泉井因当年刘安等取水炼丹而得名。山之东麓有淮王庙,曾是淮南王宴游之地。古人《寿阳》诗中“我来只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中”指的就是此处。淝水之战后,刘安庙易为谢元庙,明代又成为涌泉书院、涌泉蓭。碑文记载:“殿宇僧舍而外,复置别院四五区,屋百余楹;山之上建文昌,有亭、有台、有池、有瀑水;远山环抱,乔苍梓翠,游者不绝”。八公山之东南有一石洞,《寿州志》谓“石洞深邃,峭壁崚嶒,梵宇称胜。”陈翰有“莫讶桃花迷洞口,武陵原自在人间”的诗句,把此处喻为世外桃源。八公山的“珍珠涌泉”、“茅仙古洞”和“硖石晴岚”风情无限,景致各异,列为明代寿阳八景。
战国时期名震诸侯的赵国老将廉颇,晚年失意客居寿春,死葬八公山纪家郢。陵墓背靠青山,面向千里清淮。这里佳木葱郁,有古泉清溪,可谓占尽风水,得享天地光华。淮南王刘安因谋反罪死于非命,葬于山之南麓,其高大的冢墓封土显示出一种王者气象。
从八公山森林公园大门沿着一条大道可直达四顶山。山上建有碧霞元君庙,这是一处在历史上曾经由佛道共同主持的宗教场所。每年三月十五庙会,四方香客接踵而至,四顶山人流如潮。碧霞元君庙建筑群雄伟宏丽,自坡下至山顶,戏台、大门、中天门、配殿、主祠等数十间屋宇依次而建。怀着虔诚之心拾级而上,便有一种肃穆与畅达的感觉。立于四顶山顶北面而望,便是梨与桃的世界。东去春来,桃梨花开。那梨树如银装素裹,远远望去好像是下了一场扬扬的瑞雪。那桃花如霞光穿云,东风拂过,带给你一股醉人的芳香。
八公山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雨量充足,日照时间较长,林茂草丰,腐殖质丰厚,所以极利于包括药材在内的各种植物生长。初步统计,八公山中的药材有220余科,800余种,1500余部(味)。其中如灵芝、丹参、苦参、柴胡、益母等都是药用价值很高的药材。八公山,是一座取之不竭的中草药库。
在八公山的西南麓曾发现远古恐龙化石,在它的东麓也发现了约1亿年前的古象巨齿化石。国外学者称赞这一地区“将成为世界古生物科学的圣地”。我国地质学家在苏皖北部尤其是在八公山地区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古动物化石。这套生物组合根据所在地理位置被称为“淮南生物群”,其发育时限约在六亿到十亿年左右,最繁盛时期是刘老碑期。以寿县八公山刘老碑命名的古生物化石有22个形态属32个种。“淮南生物群”在生物发展中,有可能是由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飞跃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于这一学科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八公山风光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文物胜迹罗布其间,散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八公山瑰丽而神奇,亦佛亦仙,南朝鲍照、谢脁,唐宋李白、苏轼,鼎鼎大家,无不留下他们的游踪。春秋佳日,呼约游赏,或寻径探幽轻吟小诗,或登高眺望神驰群碧,一种快意的放达油然而生,你会觉得犹如置身于一个幽闲的灵清世界。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