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豆腐之所以成为寿县豆腐,之所以能成为豆腐鼻祖传载千年,之所以优于其他地方的豆腐而驰名海内外,是源于它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中的主要原材料水和黄豆,均出自寿县八公山优质泉水和寿西湖周边的黄豆,离开八公山的水制作的豆腐就不是传统意义的八公山豆腐。
陆游诗云:“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描述了当时做豆腐的技艺流程。寿县豆腐制作技艺,经汉淮南王刘安宫廷流传于民间后,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经技师们长期摸索、提炼,技艺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项目的核心技艺主要包括:选料选取产自寿县蜘蛛湖寿西湖的黄大豆和珍珠泉、玛瑙泉、大泉泉水为原料。磨浆将浸泡好的黄大豆,掺兑八公山泉水,人工用石磨研磨成均匀的浆汁,做出的豆腐色泽美观,质地好,对大豆中水溶性蛋白质破坏小。挤浆将磨好的浆汁放入“布口袋”中,用力挤压出生豆浆。这一工序挤出的生豆浆明显细于使用“晃单”漏出的生豆浆。点膏在热豆浆中兑入严格计量比的石膏(不是用“卤水”点豆腐,其它地方用“卤水”),并冲浆两次。“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歇后语,即由此而来。制作中,从挤浆到点膏的计量配比,从对气候、气温的准确把握,都有十分的讲究。这些技术都是以当地百姓的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大豆要精选、泡透,磨浆均匀、滤浆精细,煮浆透彻,点膏恰当,不抓腐皮。尤其是点膏,不多不少,膏多了豆腐硬,膏少了豆腐软。而目前国内外其他地方生产的豆腐与其相比味道大不一样,不能不与之有关。用这种技艺1斤黄豆可生产5斤豆腐,而其它地方只能生产3至4斤。
寿县豆腐的制作技术自西汉流传于世后,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继承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
1、选料。选取产自蜘蛛湖和寿西湖的黄大豆,将大豆中的烂、坏、瘪豆一一拣去。2、浸泡。取寿县八公山乡的大泉、玛瑙泉和珍珠泉水,浸泡黄大豆,使纤维软化,蛋白质容易溶出。技师们根据季节、温度,确定浸泡的时间,一般在5小时左右。3、磨浆。将浸泡好的黄大豆,掺兑八公山泉水,用石磨研磨成均匀的浆汁。磨浆多用石磨,特别是紫金石石磨更是磨中上品,做出的豆腐色泽美观,质地好,对大豆中水溶性蛋白质破坏小。4、挤浆。将磨好的浆汁放入“布口袋”中,用力挤压出(左右晃动,俗称“晃单”)生豆浆。5、煮浆。将生豆浆放入土灶大铁锅,高温烧煮。这是凝固的准备阶段,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加热变异。煮浆时,观察其表面的色变情况,直到浆上无沫,豆浆煮透,无黄豆浆味。6、点膏。在热豆浆中兑入严格计量比的石膏,并冲浆两次。7、蹲脑。又叫“养花”,就是让豆浆静置10分钟左右,待豆浆凝固,再除去残存其上的淡黄色泡沫。8、压单。又叫“绢包”,将豆腐脑放入垫有棉白布的容器中(通常是篾制的),包裹严实,将容器依次摞上,进行压制,这是使蛋白质凝胶更好更均匀地接近和粘合,同时强制排出豆腐脑中的多余水份,使其成型。9、制成。经过几小时冷却后即成嫩白的豆腐,掀开白布包裹,用铜制的宽而薄的刀片分成各式形状的豆腐。
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寿县八公山晶莹光泽、洁白细腻、清爽滑利、鲜嫩味美。水晶晶、亮晃晃、颤巍巍,棱角分明,不散不碎。凉拌滑溜爽口,煎炸烹煮咸宜。尤其烧汤有“三绝”:热汤上桌,汤中豆腐片可随热气在盆中漂浮,俗称“漂汤”;汤呈乳白色,俗称“奶汤”;汤及豆腐鲜美可口,俗称“鲜汤”。配以其它食品和佐料可做成风味各异的上百道佳肴的“豆腐宴”。如今的豆腐宴已成为独具一格且中外驰名的上等宴席。
豆腐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豆腐之法随鉴真东渡传到日本,日本豆腐界一直视刘安为祖师。日本生产的豆腐制品至今尚有“唐传豆腐淮南堂制”的商标,商标中的“淮南”即是建都寿春的“淮南国”。天宝12年(公元757年),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豆腐制作方法。在日本15世纪的文献中,有不少关于豆腐的记载。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装袋上还有“唐传豆腐干黄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样,而且许多豆腐菜谱直接采用汉名。如“元月夫妻豆腐”、“二月理宝豆腐”、“三月炸丸豆腐”、“四月烤串豆腐”、“五月团鱼豆腐”等等。继日本之后,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从中国学到豆腐制作技艺。到了宋代,豆腐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宋代豆腐传入朝鲜,19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成了中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明清时期,寿县八公山地区有陆家豆腐班、来家班、黄家班等多个豆腐生产世家。“文革”前,八公山大泉村716户,家家会做豆腐,其中452户为经营专业户,日产(销)量5万余斤,成为远近闻名的豆腐村。今天的豆腐村尚有豆腐作坊20余家,供应人民的需求。位于八公山下的八公山泉豆制品公司,利用优质的豆腐资源,研发出“玛瑙泉”系列产品,行销华东地区。时至今日,寿县豆腐的生产技艺不但在国内流传,而且国外都在使用同样的技艺生产豆腐。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