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寿县新闻网!
网站首页 > 文化寿州 > 散文随笔

“千年古镇”正阳关之名溯源

发布时间:2023-11-15 14:40 来源:寿县新闻网 作者:余音 阅读次数:
[字体:  ]
  天下名关千百座,我最爱的是正阳。我爱她,不仅她是中国“八大名关”之一,解放初期安徽“八大要城”排位第三,而且也因为她是我的故乡我的根。
  作为一颗闪亮的“江淮明珠”,她的前世今生早已被很多人书写,但是,关于她最迟是在什么时间被叫做正阳、东西正阳由谁开筑、后来怎么变成正阳关镇等等,至今还没有人说得清楚。身为文史工作者,我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必要对此做一番研究,破解这一千古之谜。
“正阳”出自什么朝代?
  正阳的由来,无论是到当地问询长者,还是从书刊、网络中查找,都是众口一词:
  明朝永乐年间,淮南地区遭遇大旱,一口口水井相继干涸,唯独羊石镇北玄帝庙里的那口井一直很旺,市民们纷纷前来打水。一日,太阳高悬天顶,该庙的住持张道长也来打水,他伸头朝井里看了一眼,但见圆圆的井壁之下水如明镜,不左不右正中间,倒映着一轮骄阳,十分惊奇,掐指一算,说:“贫道以为天日落井,羊石更名;若不更名,大灾降临……”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道长给羊石改个名字,“正阳”由此诞生……
  这一传说流传甚广,却经不起推敲。任何朝代,地名都是由官府统一管理的,哪能说改就改?
  其实,正阳之名,明朝之前就已存在。
  距离正阳关镇东北30多公里的河道里,也就是凤台县境内的“淮河第一硖”的巨石上,至今还能见到这篇摩崖石刻:“硖石两岸对峙,旧立二城,以为长淮津要,去臈已城。筑东岸,西岸尤榛芜荆棘。今岁,(夏)松驰檄总统舟师,攻缴正阳虏巢,给假秋,奉阃令创筑。同都统孙位、都统彭宗立、都统孙应武率步将士,协力用工,不一月城成,以复版图之旧。咸淳甲戌仲秋朔日,寿阳夏松题石。”
  据考证,此文是南宋将领夏松刻于1274年八月初一。夏松,南宋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时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副使,其父夏贵是淮西安抚使。
  在此两年前,也就是至元九年(1272年),元将董文炳“迁枢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筑正阳两城。”②次年六月,忽必烈下令进军南宋,淮河沿线成为元、宋交战的最前线。
  就是总攻董文炳的“正阳虏巢”前夕,夏松写下了这篇战斗檄文,也是南宋时期,正阳作为地名就已存在的确切证据。

  2004年,《硖石筑城记》摩崖石刻被列为安徽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文炳修筑东西正阳?
  一般文章,甚至连嘉靖《寿州志》都认为:“至元九年,董文炳筑两城于正阳,以遏宋兵。” 
  这个说法也是有悖历史记载的。
  “刘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元·中统)十年(1268年),(刘)整……改行淮西枢密院事,驻正阳,夹淮而城,南逼江,断其东西冲。” 
  1136年(宋·绍兴六年),“冬十月丁酉,……(刘)光世不得已,乃驻兵与沂中相应,遣王德、郦琼将精卒,自安丰出谢步,遇贼将崔皋于霍丘(邱),贾泽于正阳,王遇于前羊市,皆败之。”
  956年(后周·显德三年),“庚子,帝下诏亲征淮南,……命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将兵先赴正阳,河阳节度使白重赞将兵三千屯颍上。”
  949年(后汉·乾祐二年十一月)戊午,“唐兵渡淮,攻正阳。”
  905年(唐·天佑二年)十月,“朱全忠发光州,迷失道百余里,又遇雨,比及寿州,寿人坚壁清野以待之。全忠欲围之,无林木可为栅,乃退屯正阳。”
  这是我遍查二十四史,最早出现的正阳地名。至少是从五代十国初年的905年起算,到今天正阳关镇已经有1118岁高龄,称她为“千年古镇”,名副其实。
淮上的险隘古关
  河流就像高速公路和高铁一样,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两河或多河交汇处,是建设城镇的首选之地。古城西安、洛阳、重庆、武汉等,都建在河流交汇处,就是这个道理。
  正阳关镇,地处淮河中游。镇南的“清河口”,是淮河南岸最大支流淠水入淮处;镇北的“沫河口”,也称颍口、颍尾,是淮河北岸最大支流颍河入淮处。其它小河小渠,更是数不胜数,因此有“长淮三面八百里,七十二水通正阳”的民谚。
  说正阳关是“淮南古镇”,我认为不完全是地理意义的。因为淮河总流向是从西向东,以此看来,正阳关位于淮河之南。但河水都是顺势而下,往往九曲十八弯,从正阳关经寿县县城到凤台县城一线,此段流向是从南向北,正阳关的位置则是在淮河东岸。正如正阳关被命名为“凤府首镇”那样,我认为“淮南古镇”是说她为西汉淮南国的古镇。北门上镌刻的“凤府首镇”,标明了她的经济地位;南门上镌刻的“淮南古镇”,则是表明她的历史悠久。
  交通枢纽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淮河到秦岭一线历来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文化的分界线。寿县,古称寿春,后来称作寿阳、寿州,曾是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 “(寿)州控扼淮、颍,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⑾作为淮河咽喉、寿县的西南大门,正阳关多次成为古战场:
  949年“十二月……,颍州奏,破淮贼于正阳。”956年,“李重进渡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生擒咸师朗等,斩首万余级,伏尸三十里,收军资器械三十余万。”

  1273年夏天,夏贵率领硖石宋军等部队进攻“正阳虏巢”。在《新元史》中,近代史学家柯劭忞生动地描述了这次战斗经过:“文炳行枢密院事,守正阳。夏霖雨,水涨,宋淮西制置使夏贵帅舟师十万来攻,文炳登城御之。飞矢贯文炳左臂,文炳拔矢授左右,发四十余矢。箙中矢尽,顾左右索矢,又十余发,力困不能张满,遂闷绝气殆。明日,水入外郭,文炳麾士卒却避,贵乘之。文炳病创甚,子士选请代战,文炳壮而遣之,复自起束创,手剑督战。士选以戈击贵,几获之,贵遂遁去。”战后,正阳城损毁,接防的元朝炮手总管唵木海“修立正阳东西二城,置炮二百余座,与宋人战,却之。”


  1354年1月,元末将领、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鲁讨东正阳。”  
  1355年“五月甲子,安丰、正阳贼围庐州……” 
  这里仅举几个战例,就不难看出东、西正阳城在战火中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正阳的确是一座险要的关隘。
正阳关镇的由来
  正阳关之关,与山海关、嘉峪关之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465年,当历史的脚步在刀光剑影中蹒跚走到明朝成化元年六月,发生了一件改变正阳命运的大事件:正阳与崇文门、淮安、扬州等地一样,成为户部直管的收钞关,也就是航运税务局。淮河中游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船只,都要在这里交税。于是,“帆船竞至、商贾沓来”。据史料记载,开关当年,正阳关上缴国库6.24万两税银。到了清朝,河流运输进一步发达,正阳关的征税额提高到9.02万两。
  与东正阳的旭日东升相比,西正阳却一步步地日暮西山。
  冷兵器时代,修筑城池、防守关隘,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要在淮河两岸各修筑一座城池呢?因为西正阳位于淮河西岸、颍河南岸,在颍上县的姚湾到八里垛之间,主要任务是扼守颍口和淮河;而东正阳在淮河东岸、靠近淠水,主要是防守清河口和淮河。两座城池隔淮相望,既能各自为战,又能遥相呼应。
  明朝之前,战争年代,西正阳多次做过北方军事集团南下的前线指挥部:淮西行枢密院⒄等高级机关驻在地,而东正阳却找不到这方面的“亮点”。到了清初,顾祖禹(1631-1692)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坦言:“正阳镇在(寿)州西六十里。淮水流出颍、寿之间,夹淮有东、西正阳镇,东正阳属寿州故安丰县界,西正阳属颍州颍上县界。……(明朝)《舆程记》:东正阳商众所聚,西正阳土著所居。”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东正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清廷在这里增设“淮北督销正阳关盐厘总局”,负责将淮盐销往大别山区“南五县”,于是,盐商汇聚,购销两旺,正阳关由此发展成为鄂、豫、皖三省二十四县的商品集散中心,进入了繁荣时段:同治年间,平息捻军起义之后,用石灰拌糯米汁将青石、城砖筑成坚固的城门、城墙,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城池内,分布着三条街、 57 条巷子,皖北商务总会,以及山西、江西、浙江等15个省的商会相继成立,英、俄、德等国的公司陆续开张,还拥有5家运输公司、8家浴池、13家旅馆、22家饭店、72座半座寺庙),并有三府衙门、巡检衙门等政府机构。1934年,正阳关警察局辖区人口达到3万人,位居安徽第六。到了解放前夕,固定人口与流动人口合计超过5万人,被称作“小上海”。记得六十年代,每到夏天的夜晚,我去河边游玩,但见从镇南董家码头到镇北的正阳港,木帆船一艘接一艘,依次排开,挑担卖菜、卖粮的,挎篮卖糖果、花生的,络绎不绝,小贩们悠扬的叫卖声,至今还在我的耳畔回荡……


  而颍上县的西正阳却一蹶不振,明清时期,成为正阳乡,辖黄岗、留犊湾等12个村;再后来,正阳乡的地面建筑被洪水抹掉,地名也被湮没,所辖区域分别划归王岗镇、赛涧乡,连遗址都见不到了。
  解放后,第一个《安徽概览》写道:“正阳关属寿县,在淮河东岸,淮、颍、淠三水交汇处,为水陆要冲,皖西北豫东南水运之中枢及货物之集散地,称淮河上流第一巨镇。”并将正阳关排在合肥市、安庆市之后、蚌埠市之前,跻身“安徽八大要市”行列。
  1950年3月,成立正阳市(县级),隶属六安专区;同年6月,不知道什么缘故,正阳撤市变区;1953年,又降格为正阳镇;1954年,再次提升为正阳区……
  在明清的《寿州志》里,东正阳、正阳、正阳镇、正阳关都是混用的,按照地名管理规范,叫正阳镇比较准确,却没有发现叫过“正阳关镇”。直到2004年9月,上级进行县乡镇区划调整,才将正阳镇正式更名为正阳关镇。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

涉企举报专区 涉“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