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寿县新闻网!
网站首页 > 文化寿州 > 散文随笔

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寿春突火枪

发布时间:2024-01-09 14:56 来源:寿县新闻网 作者:吴骧 阅读次数:
[字体:  ]
  兵器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原始兵器到铁质兵器,再到冷兵器和热兵器。
  热兵器发展的基础是火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源自道教的炼丹术。道教炼丹,炼出了一白一黑两样闻名世界的东西:白的就是淮南王刘安用黄豆和盐卤,炼出的寿县八公山豆腐;黑的就是火药,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炼丹家首创了硫磺、硝石,加上皂角子的火药配方。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由朝廷大臣曾公亮、丁度等编著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问世,书中正式使用了“火药”一词,并记载了火球、毒药烟球、蒺藜火球等多种火药及配置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火药配方,标志着火药发展已经完成了从丹药到武器的华丽转身,也由此迎来了火药武器的初步发展。
  在宋元四百年间,民族相互纷争,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仍。战争促使火器迅速发展,从最早的燃烧火器发展到爆炸火器、发射火器,中国古代战争由此在宋元时期步入冷、热兵器并用阶段。
  据《宋史·兵志》记载,太祖开保三年(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试验利用火药作为推力的火箭法成功,宋太祖“赐衣物束帛”。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朝廷赏赐缗钱。由于战事对火药的大量需要,北宋在开封建立了火药制造工场。《宋会要辑稿·职官》记载,仁宗大圣元年(1023年),在汴梁设立的专门制造攻城器械的作坊中,便有“火药作”“猛火油作”。
  到了南宋,火器得到突破性发展,在这一时期,爆炸火器和发射火器问世。赵万年《襄阳守城录》记载: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襄阳守将赵淳“用霹雳炮打出,城外虏人惊慌失措,人马崩溃”。这是关于宋人使用杀伤力爆炸火器的最早记录。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知府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发明了长竹竿火枪,用竹做枪筒,内装火药,临阵点放,可喷出火焰,烧毁目标。虽然喷射的只是火焰,但这算是最早以火药为基础的发射火器。而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管状发射火器是南宋时期出现的寿春突火枪。
  寿春坐落在淮河中游南岸,基本上处在南北界峙的中介线与南北交兵必由之路的交叉点上,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宋时期,淮河成为了宋元界河,淮河南岸的寿春一直是抗元前线。自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至宋度宗咸淳十年(1275年)的四十多年间,蒙古军曾先后五度攻打寿春城。寿春人民在抵抗蒙元中,日益感觉到武器的重要。经过多次试验,寿春府工匠制造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步枪”——突火枪,也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据《宋史·兵志》记载:“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造突火枪,以钜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子窠”是一种弹丸,相当于今天步枪的子弹。突火枪的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突火枪“子窠”最大射程可达三百米,有效射程达一百米。突火枪是世界上包括枪、炮在内的所有管形喷射武器的鼻祖。它的诞生标志着火药武器的重大突破,开启了漫长的冷热兵器交替时代,这是寿州历代战争中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一件大事。
  后来,突火枪经蒙古人改制成回回枪。1260年,蒙古帝国在征服叙利亚的战争中大败,诸多震天雷、火炮、火箭等火药类兵器被阿拉伯人缴获,阿拉伯人逐渐掌握了火药类兵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之后,阿拉伯人与欧洲人进行战争,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在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使得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欧洲人又将其改制成火枪,导致了热兵器时代的加速到来。所以,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

涉企举报专区 涉“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