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塘,位于古城寿县城南30公里处,古名芍陂,建于春秋楚庄王时,为楚相孙叔敖征集民力所建。安丰塘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淮河“水利之冠”、“天下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我出生在安丰塘灌区,自幼在“故事堆里”长大。我的祖母和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故事篓子”。她们的脑海里,装满了祖辈流传的传说。耳濡目染中,我对这些故事充满了好奇与痴迷。中学毕业后,我来到安丰塘管理处工作。安丰塘波光粼粼,天蓝云白风清,美丽风光一下子就迷住了我。工作之余,我喜欢骑着自行车,沿着塘堤四处转悠,打听到哪村的老人会“讲故事”,就找上门听讲。有的故事,祖母和母亲曾经说过,但再听别人讲起,很多细节和枝蔓,又有了新的扩展和充实。
1989年夏,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崔莫愁、黎邦农老师到安丰塘畔采风,听人说我热爱民间故事的收集与整理,专门找到我说,省、市正在开展民间文学普查活动,安丰塘是民间文学的宝库,每条柳枝都是用故事串成,每滴水珠都是由传说积累,鼓励我把收集到的传说故事投给集成编纂办公室。个人的兴趣居然被文化部门重视,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无疑更增添了我收集整理安丰塘传说故事的积极性。
几年时间过去,《安徽民间文学集成》《六安地区民间文学集成》相继付梓出版,不同篇幅地收录了我在安丰塘畔收集整理的传说故事、歌谣谚语。几乎在同时,寿县文化馆创作干部孟堃老师编辑的《寿州故事传说》,也收录了我的《安丰塘的传说》《老塘河的传说》《驴马店的故事》等作品。
2008年,寿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了,准备编纂一套寿县历史文化丛书。其中《轶文传说》卷的编辑,会长胡安品认为我是不二人选。其时,我已从安丰塘管理处调到水利局再调到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多年,但对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热情不减。接受编辑任务后,通过查阅现有资料,发动群众踊跃投稿,很快完成初稿征集工作。利用春节假期,我从150多篇稿件中遴选96篇进行加工、整理和再创作后,于2009年4月交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寿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摸底,副局长时洪平要我把《轶文传说》卷里安丰塘的传说故事专门挑出来,定名为《安丰塘的传说》,一方面存放寿县非遗馆展陈,一方面申报省级非遗。当年9月,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安丰塘的传说”榜上有名,赫然在目。
安丰塘的传说,以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特定条件,容纳了当地人民群众创作的生活主题和艺术手法,抒发了他们的欢乐与苦衷,揭示了他们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道德标准,反映了他们爱憎分明、扬善弃恶的思想、愿望和理想。这些传说,通常以一定的人物、事件和遗址、古迹为中心,演化出生动情节,有些是对相关事物的幻想性解释,具有历史性、故事性和可信性特点,艺术成就高,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乡土风味,集中体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热爱劳动、为追求美好理想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先人后已的崇高品质,诚信谦虚、礼貌待人的道德风尚,以及在生产生活中勇敢拼搏、奋发有为的聪明才智。这些传说,不论是正面颂扬,还是侧面揭露,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体现了当地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展露出安丰塘畔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和向往,最能反映寿县一方水土的文化特色,实在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文化精品瑰宝。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理所当然,顺理成章。
2012年,我被文化部门正式确定为“安丰塘的传说”非遗传承人,做好收集、整理和传承工作,成为我义不容辞、时不我待的份内职责和使命。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田野调查,丰富拓展传说故事内容。深入安丰塘灌区田间村头,访问调查仍健在的民间故事传承者,对安丰塘传说进行抢救性收集挖掘。比如关于“保义舞龙”,当地传说是因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张、常、黄、洪、夏等五大户以此为媒比试武技。通过实地走访,听到更丰富、更形象的故事,说是因为孙叔敖在开挖安丰塘引水渠(老塘河)时,挖掘过程中感动了小时候救过的一条蛇。这条蛇成龙后,为了帮助孙叔敖建成安丰塘,用尾巴扎进地面划出了一条河流,尾巴因此磨秃,失去了捕食能力。当地人民感念它,就称之为“家蛇”,养在房舍墙洞里,并在每年农历二月二舞龙纪念。二是进行整理推介,使非遗作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多年来,经我收集整理的安丰塘传说已有10多万字,主要内容分为人物传说、地物传说和风俗传说等三大类,先后收入《芍陂诗文》《天下第一塘——安丰塘》《寿州走笔》等图书公开发行,为增强安丰塘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撰写《安丰塘传说:淮南非遗园的一枝奇葩》等文章,为安丰塘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舆论开道、加油鼓劲。通过加强利用和推介,使安丰塘传说在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从而为生存和发展求得更大空间。三是走基层、进校园,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传输传承。安丰塘的传说要能代代相传永远流传下去,就必须注重传承人的发现和培养。通过在安丰塘小学等校园开展故事讲述活动,不断将安丰塘的传说化民成俗、发扬光大,收到很好的普及效果。同时,选择2名传说故事讲述爱好者为培养传承人,进行重点传、帮、带,使传承工作不至于断线断层。
千年古塘展新姿,安丰塘传说放异彩。我相信,通过广大非遗传承人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努力,安丰塘传说一定能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地方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