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寿县新闻网!
网站首页 > 文化寿州 > 散文随笔

陆游的寿春之缘

发布时间:2025-07-02 08:08 来源:寿县新闻网 作者:赵阳 阅读次数:
[字体:  ]

其一
少傅奉诏朝京师,舣船生我淮之湄。
宣和七年冬十月,犹是中原无事时。

其二
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乱入船。
白首功名无尺寸,茅檐还听风雨眠。

——陆游《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风雨萧然偶得二绝句》

  一
  淮水汤汤,一路向东。行至中游,汇集淠、颍、芍陂诸流,“七十二水归正阳。”因水陆舟车之利,寿春正阳关自古便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正如晋代伏滔《正淮论》所说:“寿阳东连三吴之富,南引荆汝之利,北接梁宋……西援陈许。”
  南宋时期,寿春城至正阳关之间“淮之湄”的一艘官船上,一个婴孩于风雨交加中呱呱坠地。彼时,两岸暴风骤雨,淮河波涛汹涌,船上惊心动魄。及至婴儿一声啼鸣,好似上天接到指令,风声雨势立歇。这仿佛也预示着,这个婴儿的一生,将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同时他的命运,也将充满起伏险恶,与这个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
  他,就是后来名垂千古的爱国诗人陆游。
  二
  知道陆游与寿春结缘,是因为县里组织人力编纂通史。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编纂通史是鉴古通今传承文明的重要一环。想到市政协文史委有一位朋友一向对寿春历史研究情有独钟,成果颇丰,便给他发了帖子。这位朋友知识渊博,且很热心,是个有情怀的人,马上回了信息,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议深挖陆游等文化名人与寿春的历史渊源,增强通史的文化影响力。
  “陆游到过寿春?”
  “岂止是到过?陆游就出生在寿春!”
  “有依据吗?”
  话音刚落,“叮咚”一声,手机微信接到一份文件。打开一看,正是朋友的新著《陆游与淮南》。
  从一定涵义上讲,历史上的淮南就是寿春;从《陆游与淮南》中的考证看,陆游的实际出生地也在寿春。
  三
  寿春,北宋时为淮南西路治所。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管理府、州及带县的军、监。“路不设长官,设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使司等,军、政、财、刑分立,互不统属,互相监督(徐学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政和(1111-1118年)年间,陆游父亲陆宰到寿春任淮西提举常平,历时十年左右。宣和六年(1124年),陆宰调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这样,陆宰便举家从寿春迁居淮南东路治所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仅仅一年,陆宰又奉调改任京西路转运副使。京西路治所在河南洛阳,陆宰须先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述职,然后才能到洛阳上任。
  从扬州到东京,其时有三条水路:一条是从淮安过淮河,入泗水,经徐州,再入汴水至开封;一条是沿淮河至怀远,入涡河,再入汴水至开封;还有一条就是溯淮而上,至正阳关入颍河,再入蔡河抵开封。陆宰曾在淮西为官多年,对这块土地饱含深情,并置有田产。此次调任,便选择了寿春之路,“先君初有意居寿春,邑中亦薄有东皋矣。宣和末,方欲渐葺治之,会乱,不果。晚与客语及淮乡渔稻之美,犹怅然不已也(陆游《家世旧闻》)。” 准备在这里稍作停留,将“东皋”略作“葺治”,留待以后长居。但因某个偶然因素,陆宰临时取消了这一计划,匆匆上船赶路,已经妊娠的唐氏夫人随行。离岸不久,狂风大作,乌云蔽日,天昏地暗,倾盆大雨与滔天巨浪将淮河两岸化成一片混沌的世界。连惊带急,陆夫人突然临盆,陆宰只得让船工将船紧急停靠在草木葳蕤的河滩边……
  这个场景,于北山在《陆游年谱》里记的清楚:“(陆)宰由寿春赴京师(开封),中途泊舟淮河岸。十月十七日平旦,大风雨,务观生。”
  四
  陆游出生,母子平安。陆宰回过神来,吁出一口长气,见天色转晴,安排船工继续赶路。还在途中,就接到宋金战争爆发的消息,女真族骑兵一路南下,东京危急。急急忙忙赶到开封,被告知洛阳已不能按照原计划赴任,陆宰被临时派往河东泽(今山西晋城市)、潞(今山西长治市)一带抗金前线,担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具体负责军需供应。安全起见,陆宰将家眷安置在河南荥阳,只身赴任。履职不久,却遭到御史徐秉哲诬陷,“及先君坐御史徐秉哲论罢(陆游《跋周侍郎奏稿》)”,翌年四月被免。返乡后,百无聊赖,携全家“南来寿春”赋闲。
  于北山《陆游年谱》中,将此事系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陆宰罢直秘阁转运副使。由荥阳南迁寿春,约为今明年事。”并引《宋会要辑稿》《职官·黜降官》佐证:“徐秉哲于靖康二年正月一日已为开封尹,则为御史当在此前。”由此可见,陆游随全家南迁寿春,时间应是靖康元年。时年,陆游虚龄两岁。
  五
  寿春古城依山而建,城外四周环水。站在古城北门靖淮楼上极目远眺,淝水如练,楚山逶迤。朗朗蓝天之下,辽阔平坦的黄淮平原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古往今来,寿春古城以君临一切的气度,雄踞于天地之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诗酒,放浪湖山。他们的屐痕游踪,留在了对寿春的美好赞颂中。
  陆宰是一位藏书家,他和他的父亲陆佃都是宋代文化名人。陆佃字农师,号陶山,受教于王安石,官至礼部侍郎、吏部尚书,是著名的经学家,著书达242卷之多。陆宰建有藏书楼“双清堂”,藏书数万卷,“能诗,亦通经学,谙朝章典故(顾志兴《论陆游为代表的绍兴陆氏三世藏书兼及南宋浙江私家藏书风尚》)”,著有《春秋后传补遗》。陆游母亲唐氏的祖父唐介,舅舅晁冲之和堂舅晁补之、晁说之、晁咏之等,都是北宋著名文人。出身在这样的家庭,陆游在孩提时代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陆宰归乡后,报国无门,只能把心思全部放在著书立说和对孩子的教育上。寿春城的街巷内,淮淝河的滩地上,都印有父子游历的身影;八公山的寒窑旁,报恩寺的砖塔下,都留下他们吟诵的声音。中原板荡,仕途坎坷,蜗居于寿春,在这乱世中,陆宰为儿子筑起了一方读书的天地。可以想象,每日清晨,幽深街巷的一所小院内,陆游便在窗前读书写字,父亲站在一旁,拈须颔首,充满关爱。阳光透过窗棂,在桌面投下斑驳的影子,书香与窗外飘来的梅香交织在一起,构成陆氏日常生活中难得的诗意时刻。
  陆游晚年在诗中多次提及自己在寿春发蒙的经历,“终胜淮南诮发蒙(《次韵邢德允见赠》),”“免使淮南笑发蒙(《上章纳禄恩畀外祠遂以五月初东归》),”这两句自嘲,形象地记录了他在寿春启蒙时的逸闻趣事。想来必是幼时读书,也有愚钝之处,曾被家父、师长或同伴善意地讥笑打趣,成为他日后自嘲自乐的谈资。这笑声穿越时空,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有趣、有血有肉的童年陆游,而非后世神化的诗圣形象。
  六
  陆游何时离开的寿春?据《陈君墓志铭》载:“建炎四年,先君会稽公奉祠洞霄。属中原大乱,兵祲南及吴楚,谋避之远游……于是奉楚国太夫人间关适东阳……居三年乃归。”会稽公即陆宰,楚国太夫人即陆游祖母郑氏。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市。清代赵翼的《瓯北诗话》,也将陆游全家离开寿春的时间确定在建炎四年:“盖先生生而遭乱,其父挈之避兵,由寿州过江,又侨居东阳者三年。至绍兴二三年,始归山阴(《陆放翁年谱》)。”
  寿春三年,奠定了陆游学问的基础,更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爱国的种子。淮河以北领土尽失,全家在战火中漂泊,“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三山杜门作歌五首》)。” 本想在寿春“东皋”平静度日,却又因战乱再度颠沛流离。这一幕成为陆游最早的战争记忆,也成为他日后诗歌中反复书写的主题。“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这临终诗句中的悲怆,或许正源自童年时在寿春的耳闻目睹。淮河,这条他生命开始的河流,最终成为南宋与金国的界河,诗人“以大兵及舟师十分之九固守江淮,控扼要害,为不可动之计(《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然后渐次率兵前进收复失地、最终统一中原的梦想,支撑着他走完孤忠人生,但临终也没能实现。这地理上的分裂,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七
  陆游在寿春的生活时间虽短,但淮南的文化氛围、风土人情以及家人师友的言传身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诗文中,渗透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望江道中》)”,流露出作者的饱满深情;“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晚泊》)”,诗中泊船的地点明明是长江北岸,江对岸即古江东之地,但陆游却执意用“淮南岸”而不用“江西岸”,足见陆游对淮南的挚爱。这种情感,源于血脉中的记忆,深深烙打着生命最初的印记。
  在陆游诗文中,寿春的故事和典故屡见不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八公山下,草木皆兵”是发生在寿春的两个著名典故,陆游在诗中巧妙引用,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作梦》中的一句“淮南末路望登仙”,既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非分欲望的批判,也流露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情怀。而在《舟行蕲黄间雨霁得便风有感》中,陆游巧借“淮南草木借秋声”的典故,抒发自己享受舟行的愉悦,流露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此外,陆游的笔记体散文《家世旧闻》和《老学庵笔记》中,也记载了大量寿春的故事和风土民俗。这些作品,不仅忠实记录了陆游对寿春的深厚情缘,也为今天我们研究两宋寿春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八
  从建炎四年(1130年)离开寿春,到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陆游再也没能重新踏上故地,这可能是陆游的一大憾事。但其长子陆子虡却在绍熙四年(1193年),被派到寿春任县官。年迈的父亲难掩激动,蹒跚着脚步亲自相送,“吾儿适淮壖,送之梅市桥(《寄子虡》)”。对于这个替己圆梦的长子,陆游格外器重,给予了太多的挂念,“汝官南寿春,我居东会稽。”“雪云暗淮天,念汝方露宿。”其诗作《剑南诗稿》收诗9300多首,仅写给子虡的就有20多首,且多以《寄子虡》为题。
  庆元三年(1197年)夏,陆子虡回乡省亲,将一幅淮上地图呈给父亲。陆游观阅地图,反复研读,“闭置空斋清夜徂,时闻水鸟暗相呼。胡尘漫漫连淮颍,泪尽灯前看地图(《夜观子虡所得淮上地图》)。”面对金兵在淮河流域的胡作非为,诗人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只能空对淮上地图而泪流不止。这泪水,是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对分裂河山的痛心,更是一个老人对生命起点的终极回望。
  九
  顺着蜿蜒的古城墙,我再度来到古城北门的靖淮楼上。初夏的风拂面如春,夹杂着淝水的腥气和野艾的清香。八公山下,淮淝汇流。夕阳如血,将河水映成一片彤红。船官湖上,一列高铁呼啸而去。城墙下,三五游客沐浴在余晖里,站在古码头上寻幽探奇,游兴不减。当年陆游来去寿春,是不是也就在这里上船下船?
  上午接到县通史编纂办公室电话,告知我“陆游与寿县”已正式列为通史编纂内容,并已安排专人进行课题研究;说巧不巧,下午又连续收到市政协文史委和市社科联的信息,通知我今年是陆游诞生900周年,市有关部门将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市主流媒体也要组织一批纪念文章。我大喜,陆游的寿春之缘,不仅是一段个人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片土地上,一个伟大诗人的心灵得到最初的塑造,一个爱国者的情怀找到最初的源泉,实在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陆游对淮南以至淮河流域始终充满着悲泪关切,我们今天纪念他,证明我们没有忘记他。
  淮水奔流不息,如同陆游的诗歌,穿越时空,永远激荡在后人心中。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

涉企举报专区 涉“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