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寿县新闻网!
网站首页 > 文化寿州 > 散文随笔

文学乌托邦

发布时间:2025-08-06 09:21 来源:寿县新闻网 作者:蒋 兴 阅读次数:
[字体:  ]

  我第一次听说“文学乌托邦”这个概念,是在鲁迅文学院寿县教学实践点首届作家培训班的课堂上,授课老师把教学实践点比作文学乌托邦,盛赞其为一处学习和交流文学的理想之地。我当时觉得这个比喻很有趣,便随手记在了笔记本上。等到培训结束,着手整理两天的课堂笔记时,我才慢慢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
  “乌托邦”原为英国空想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中所虚构的理想社会的代称,意即“没有的地方”,后来泛指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作为写作初学者,有幸参加由鲁迅文学院和寿县文联联合主办的作家培训班,无疑是踏入了文学的理想世界,但若沉湎其中无法自拔,终日驰于空想、骛于虚声,理想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没有的地方”。惟有以“出世”之心“入世”,潜心耕耘,悉心浇灌,才能让理想之地开出现实之花。
  写作是一件讲求缘分的事情,和许多初学者类似,我之前对写作存在诸多误解。
  比如只看得到头部作家的名利双收、风光无限,看不到背后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产生这种想法,除了作为初学者的天真所致,也缘于对文学不够虔诚,不是专注阅读、写作及打磨作品,而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试图将其作为谋求名利的工具。其实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头部,出名、赚钱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前提是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文学创作领域尤是如此,写作本质上是门手艺,高超的写作技术离不开长期积累和持续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注定写不出好作品,更无法在短时间内轻松变现。
  再比如偏爱“写作在别处”。总觉得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太普通,不够有格调,偏好追逐互联网热点,或是沉迷想象的“远方”。这缘于文化不自信。因为不自信,所以对本土文化不屑一顾;因为不自信,所以对家乡发展熟视无睹;因为不自信,所以对身边的人和事羞于书写和记录。讽刺的是,身体却很少“生活在别处”,因此缺乏对书写对象的真切感知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写出的文字大多是模糊的、同质化的,远离个人生活,脱离社会现实。
  又比如对AI(人工智能)写作态度暧昧。不可否认,AI搜集、整合信息的效率之高是普通人类难以企及的,但仅凭罗列正确而平庸的观点、堆砌华丽而冰冷的辞藻却很难写出好作品,因为好作品往往饱含丰富而细腻的人类情感,蕴藏稍瞬即逝的灵感微光。人类相对于AI的最大劣势也是最大优势是人有弱点,正因为有弱点,人才会哀伤,才会惆怅,才会拥有丰富的情感,人才之所以为人。AI可以模仿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却永远无法真正拥有情感,更不消说引起读者共鸣了。同样因为它无法洞悉文字所折射的真实世界,所以经常会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而在纯文学领域,专业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思想深度更是AI难以企及的,AI即便可以写作,也无法真正创作。何况,AI写出的文字真的好吗?有没有可能是读者的文学审美力有限呢?过分信任和依赖AI,会导致文学审美力和写作能力始终得不到锻炼,这就失去了学习写作的意义。
  那么写作初学者如何才能走出认知误区,走好写作之路呢?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写作信念。想清楚为什么写比写本身更重要,因为这将决定去往何方、到达何处以及能否到达。功利心太强,往往欲速则不达,保持平和、开放、随缘的心态,笔耕不辍,细水长流,若干年后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作家白烨在谈西海固文学现象时提到一个故事:他看到同心县一位业余作者家院子内外的空地上好像种了什么,这位作者告诉他,种的是土豆。他好奇土豆的收成,这位作者表示并不指望有什么收成,重要的是要种下去。白烨感慨道:“这位作者的心态很有代表性,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姿态从一个方面向人们表明,西海固的基层作者的心态是自然而平和的,追求文学是纯属爱好,别无功利。”是啊,写出作品本身就已经是莫大的奖赏了,哪还敢奢求再多呢?
  其次是坚持阅读和写作。尽量远离互联网上碎片化的信息,比如社交平台的八卦新闻、制造焦虑的公众号推文、挑战智商下限和道德底线的短视频等,沉下心来系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同惟有以优质花粉为原料才能酿出醇香的蜂蜜,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才能逐渐建立关于“什么是好文章”的认知,才能培养和提高文学审美力。阅读品类也不能只拘泥于文学,文学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广泛涉猎才能打开写作格局。我很小就背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直以为这是孔子在劝诫学生要时常温习所学,听老师讲解后才知道,这里的“习”并非指“温习”,而是“实践”的意思,学习而后实践所学,才是孔子推崇的治学之道。写作也是如此,不能仅仅满足于读了多少本书、知道了多少道理,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度思考,把所思所想付诸笔端,没有输出的输入,就像买了最好的种子却不播种,注定颗粒无收。写作是门手艺,自然遵循熟能生巧的规律,踏踏实实写,扎扎实实练,终会迎来“下笔如有神”的一天。
  很多初学者可能和我一样,每天的生活平淡而琐碎,找不出值得记录的内容,时常会陷入没有素材可写的境地。现代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庞杂的信息,大脑也无时无刻不在处理这些信息,有用的留下,无用的很快就会被遗忘,而素材和灵感很可能就夹杂其中,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被大脑当做垃圾清理了。因此要勤于记录,无论是照片、录音还是手机备忘录里的只言片语,都能让我们在事后重温体验,再续思考。这让我想起“诗鬼”李贺锦囊记诗的轶事。相传李贺每天清晨都会外出,骑着款段马,背着古锦囊,走到哪里想到好的句子就写下扔进囊中,等到晚上回家再续写成诗。正因如此,虽然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李贺传世的诗文却多达二百四十余首。
  文学没有底层与高层之分,自卑或是虚荣都不可取,坦然面对脚下的土地、周遭的环境、内心的想法,真实地记录,真诚地表达,书写家乡的历史文化、山乡巨变、风土人情,让文字浸润泥土香、沾染烟火气、饱含人情味,才能真切、独特、打动人心。项静在《素人写作:时代文体与经验的公共化》中写道:“写作的技术与其他专业技术略有不同,它不像计算机、化工、建筑、医学、数学、雕塑、音乐等拥有较高门槛和需要特别训练,而是一种依靠阅读、天赋和生活经验,可以自我训练的表达技术,所以素人身份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写出具有专业水平的作品,相反,进入大众视野的素人写作大都具有不凡的写作水准。”这对写作初学者来说是莫大的鞭策,身为素人并不意味着可以置作品质量于不顾,甚至以AI代笔,自己“坐享其成”,相反,写作之路道阻且长,只有心存敬畏,求真务实,才能使写作技术有所精进。
  面对整理完毕的课堂笔记,我心潮澎湃。合上笔记本,耳边隐约响起种子破土的声音。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

涉企举报专区 涉“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