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上,淮河是一条奇妙的河,它是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的分界线。
大气变暖之前(这是个不明确的时间词),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结冰,以南的河流会静静流淌。现在的情形,此规则基本不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淮河在中国地理上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她位居我国大江大河的第六位。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自古以来,淮河与秦岭、白龙江的连线就作为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早在《晏子春秋》中就有“桔生淮南为桔,生于准北则为枳”的记述,形象地指明了淮河流域作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特征。
至于降水,得靠刻划在秦岭和淮河身上的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说话,淮河以北小于此雨量,淮河以南则大于该雨量,这线是依据历史经验和气候常规划出的。当然,雨量刻度往往也不准,这点,淮河流域的水文记录最有发言权。
有一次,跟人聊天,说到淮河,他说,你在淮河东岸工作多年,你可知道,淮河发源于一座古井?初中学地理,仅知道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经洪泽湖入黄海。她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为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至于源头具体在哪,还真没有去探究过。听他这样一说,就去查找相关资料,看淮河的源头。
原来于战国时期,在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典籍《禹贡》上就有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泗、沂,东入于海。确切地说,她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叫大复峰)。桐柏山位于桐柏县城西南,山势巍峨挺拔,植被郁郁葱葱。据说沿着陡峭山路就能攀上主峰太白顶,有一古寺,名曰“云台禅寺”, 修建于唐代。古寺的北面,有一眼清澈明净的泉井,井内有泉眼三处,虽久旱而不竭。僧人踽踽而行,古井取水,供养佛陀及肉身。据说这里,就是千里淮河的源头。泉水从井旁石壁中心流出,流不多远,又潜入地下,行约半里,再从枯藤缠绕、青苔覆盖的峭岩间流出地面。如此盘来绕去,潜入钻出,逐渐由细流而成小溪,又由无数小溪汇合成小河,直到桐柏县城以西15公里处的小镇固庙,才开始形成河床。因此,历史上也曾把固庙视为淮河之源。
淮河从太白顶起源,潜流入崖,穿山越滩,迂回曲折,冲出峡谷,开始了它奔腾东流的历程。一路上,她收纳南北两侧众多细流、河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涨,河面变宽。特别在穿过崇山峡谷、丘陵洼地之后,淮河在寿县正阳关与颍河、淠河相会,骤然变为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形成了“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奇观。
淮河从源头到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洪河口,长382公里,是它的上游。这一段淮河穿行于山地和丘陵之间,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水流比较湍急,暴涨暴落。自洪河口到江苏省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为中游。淮河中游北岸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为江淮丘陵,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从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到三江营或扁担港入黄海为淮河下游。从淮河源头到入海口,长度100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
有一句老话: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两岸集聚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现已发现有仰韶、龙山、青莲岗、大汶口等遗址100多处。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淮河流域在数千年以前已经有了农业和畜牧业。我国的孔孟儒家学说、墨家学派、韩非和李斯的法家学派,都是在淮河流域创立的。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中就有汉淮南王刘安。
与八公山发生关系的一段,大约12公里。淮河在此段从涧沟镇朱厂村往北流向八公山乡赵台村,由南而北,直至凤台县硖山口,一改我国河流自东往西走向。史前传说大禹治水,因势利导,斧劈硖山,桀骜不驯的淮水被劈被挫,性子温顺下来,恢复东西向,携带着周边细流,继续着自己东进入海的历程。
千里大河滋养着一片大地,孕育着无数人文艺术奇迹,存有众多文化遗产。我常常站在八公山上于淮河的东岸,望向西岸。汉淮南王刘安就在此段的淮河东岸,八公山山完成了他的鸿篇巨制《淮南子》,其取材宏富,广大深远,天文地理、兵略治术、草木鸟兽、风俗道德等无不言及,容天道人事于一炉。他发扬光大老子“上善若水”道家思想,又不单以“老庄”思想为核心,杂揉各家所长,堪称奇书。第一次根据观测完整收集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千百年来,指导着大江南北的农事活动,推动着文明进程。他还用水溶术炼丹,发明了素食奇珍豆腐,对全人类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是刘安把淮河岸边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八公山,变成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仙山。
在此段,还集聚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黑龙潭的传说,白龙潭的传说,淮王鱼的传说,带挂将军的传说……河流孕育着诡谲故事传说,传说故事让淮河散发着温度,让人记得她是一条有情愫的河流,忘了她在历史上曾经的肆虐吧。今天,你站在河东看河西,农舍田野行人遥相可见,若时空浩淼,隔着深深浅浅的河湾,又咫尺天涯。只有一种情况,桐柏山来水,流域内连阴雨不断,丰沛的七十二河溪奔赴正阳港,“钟鼓锵锵,淮水汤汤”《诗经》里记载的淮水,势如洪兽,锐不可当,东西连成一片,没有河岸,农舍田野皆在水面之下。这样的时候,你才领教淮河情绪抵达冰点的厉害后果。千百年来,发生过许多次。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也遇有多次。
从前,我们到河西,通过何台轮渡,人车可过。或者经朱厂的渡口,下船就是曹集,曹集有狗肉汤也有早茶。现在,两条彩虹卧波淮河,一条是2008年通行的合淮阜高速,一条是2019年底开通的商合杭高铁。桥梁连接起了河东河西,缩短了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引江济淮的通航,地理书上教导的南水北调工程实现在眼前。东淝河是连接长江和淮河的重要水道,长江水经由寿春港进入淮河,正式参与到淮河流域生产生活建设中去。天上的水,下到不同地方,是地表径流的重要补给,引江济淮实现了地上水的大一统。朱厂村和赵台村,两村2400余户,6800多人,因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淮堤建设的需要,整村搬迁至建于寿西湖农场的安置小区。从空中俯瞰,安置楼群像飘荡在寿西湖麦浪里的一条条小船。两个村熟络的村民,站在自己的楼层,隔着楼宇,迎着阳光,相互问候。五里之外的淮河,泛着清波,北上。十余里之外的小麦,吐穗扬花,在春风中荡漾。
2025年3月30日下午,坐标东经116°77′、北纬32°62′,淮河岸边,八公山乡党委副书记毕汝俊同志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条图文并茂的消息:第一次利用淮河水润泽1800亩张管村南湖,排涝10000亩,淮水首次温顺地漫过先民逃荒的故道。千百年来被淮水虐,终于利用一下子了。春三月,八公山下,梨乡雪海,柴油泵机轰鸣着,加入春天的交响。灌溉渠中的淮水清澈,慢下脚步,裹挟着桐柏山独有的岩屑气息,漫过宋代镇河铁牛锈蚀的基座,这场持续三千年的水土博弈终于迎来了转折——昔日撕开田亩的洪流,此刻正托起沉甸甸的麦穗,将“河东河西”的沧桑谚语,改写成“人水共和”新的时代注脚。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