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据周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市有侯馆,馆有委绩”,可以知晓,我国先秦出行的道路交通状况已有了相当的规模。
春秋时期,列国多在中原地区。寿春之地,界于南北之枢,所以古道多经此过。许多史书,已将寿春水陆古道言明,东晋伏滔曾在著作《正淮论》中说道:“寿阳东连三吴之富,南引荆汝之利,北接梁宋,平途不过七百;西援陈许。水路不出千里”。
寿春镇总兵官题名碑记:“江南诸州郭趋中州秦陇者。必道寿春;河山以东诸州郭趋吴、闽、粤者,亦必道寿春也。”正淮论又说:“寿春为吴楚陈蔡之典地”,吴国与楚国争战在江淮之间,而春秋初期的寿春是属于州来古国,蔡国在州来国的正西边,离的很近,后来在争战中首先做了蔡国都城。寿春的北边有乾溪和城父,也就是今天的亳县境内。东边有钟离(今凤阳)古国和向国(在今怀远)。寿春的东南有皋,齐、鲁等国与吴前后会于此,目的在谋楚。
吴楚争战,寿春居中,古道多经过这里,所以许多史书章节里都有记载。寿春所处位置在楚国与吴国的中间,古道上常常有使者取道寿春,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弟子宓子出使吴国,所走的路线,就是寿州的一条古道,大抵从古州来邑(后为寿春、寿州)的十里铺、陡涧铺、曹村铺、四十里冈铺、渡过肥水(后为望春湖、瓦埠湖)达瓦埠,宓子走在古道上,突发疾病死于瓦埠,墓葬铁佛冈。瓦埠也因名君子镇,后来镇上建了君子祠。
《荀子·儒效》记载,周初分封71国,春秋时期随着地方势力扩张,诸侯国通过兼并形成齐、晋、楚、吴、越等春秋五霸格局,而见于史册的活跃国家仍有约一百余个,像鲁、卫、曹、郑等中小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又经过争战,形成了战国七雄。此时城市与贸易兴起,《史记·货殖传》记有“郢之后,徒寿春,亦一都会也”,做为一个楚国的都城,此时道路愈显重要。鄂君启经营贸易的“车节”铭文有(释)“自鄂往、庚方城。庚象禾、庚畐焚、庚繁阳、庚高丘、庚下蔡,庚居巢、巢郢”。古道绕今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四省,到太和、新蔡间进入安微境内,自临泉南达下蔡(下蔡为古州来时,无寿、凤之分;蔡迁州来,与上蔡相对言下蔡),至此,因“居巢”古时有二,故有两条路线可循:一是东循宓子所走路线,即从瓦埠向东,至居巢(也就是如今三义地方为古居集);二是或自下蔡转东南方向,经圣佛寺、朱家集、尹集、庄墓桥、车王、下塘、罗集,过合肥(或转南肥水),达居巢(巢县地方亦言为居巢),至湖北郢都。今谓“鄂君启节大道”。
到秦朝时期,寿州从州前铺,经东廿里铺,北达山荒铺,为寿凤古道,秦朝时称为驰道。光绪《寿州志》引《水经》称该道“为元康南路驰道”。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二次南巡,其所走路线:从咸阳出发,经彭城,经郸县,经寿春,至六安、居巢,至衡山南郡,此道亦为九江郡治寿春通往南北之驰道。
寿春汉时为淮南国,与汉室之间的往来很频繁,淮南国除为扬州郡治,辖寿春、安丰两县。出城向南,经州南十里的杨家桥铺、州南二十里的碓亭铺、州南五十里的井亭铺,到达安丰城,为一古道。这条古道沿用较久,宋代王安石曾骑马走过这条路,他在诗《送张公仪宰安丰》里写道:秘书一官聊自慰,安丰百里谁复叹。扬鞭去去及芳时,寿酒千觞花烂漫。铺舍,驿站之一种,由官方专设,急送皇帝诏书、传递公文及投递信件。铺司为官,铺兵为卒,备有铺舍、铺马。
寿州的古道多为天然形成的土路,周边是孤寂芳草,雨天泥泞难行,晴天车马走过便扬起尘土飞扬,部分路段仅容一人一马通行。唐朝诗人皇甫冉在使往寿州淮路道上,写给刘长卿的诗中写道:榛草荒凉村落空,驰驱卒岁亦何功,乡路遥知淮甸外,故人多在楚云东。上古时代都城外百里以内称“郊”,郊外称“甸”。
明清以来,史籍文字记载的古道又比以前增多,寿州城主要连接外地的有四条主干线。
一是寿州至六安为道,有东、南、西三线可行至。东线,出州城向南,经西陡涧店、毕家店、真武庙店、青莲寺、保义镇、青峰岭、三觉寺到达六安,而从三觉寺岔向东南又可到合肥或舒城;南线则自安丰铺(古时为安丰城)向南申延,经杨仙、谢铺、高黄抵达六安;西线,经正阳、迎河、隐贤、马头到达六安。
二是寿州至合肥,亦有二条古道。一自寿州前铺(州驿)、南十里铺、陡涧铺、曹村铺、四十里岗铺,过瓦埠河,达瓦埠驿,向东经铁佛冈、筑城铺、枣林铺、桑科铺,向南达合肥,向东至定远;二自东津渡转向东南,经圣佛寺、朱家集、尹集、庄墓,车王、下塘、罗集至合肥。
三是寿州至凤台。明朝时,蒙城隶属寿州,州至凤台大道,亦即至蒙大道。自州前铺,至东廿里铺,至风台山荒铺(向东可达怀远);再向北走,可抵达蒙,抵达亳州,清代一直沿用这些古道。
四是寿州至凤阳。明代凤阳府统领寿州,自寿州城,经东津渡,鸭背铺、安城铺、田家庵、洛河涧,到达凤阳府城。
民国的寿县地图上,古城往西到正阳关的路标注的仍是古道,经过二十铺、双桥集、三十铺、皮家店、丰庄铺、五里浦到达正阳。过去的古道经过老三十铺的街道上,昔日商铺众多,戏台、澡堂、旅店,饭馆热闹非凡,集市繁华兴隆。而如今的新路线已经有很大的改变,新道位于古道的以南地带。
在寿阳八景之外,古时寿州尚有一景,叫“车路往還”,说的应是古道的风貌,夕阳西下,古道西风瘦马。有诗词写道:已去仙车迹未残,雕轮碾处路犹宽;云飞宝马嘶风劲,月吐明珠照乘寒;万叠松涛生谷底,九重星座落淮干;凭高君有驰驱意,广辙凌霄蹈不难。
古道从不只是路,它是人类进步的标识,让遇见在驿站里交换眼神,它也是时光的记事本,把征战与相会、别离与重逢都写进古道的坎坷中。如今虽然古道变成了高架,马车换成了奔驰,但当我们踏上那些古老的道路时,仍能听见历史的回响,在风中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