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寿县新闻网!
网站首页 > 文化寿州 > 散文随笔

麻窝子

发布时间:2025-08-21 08:04 来源:寿县新闻网 作者:老夔 阅读次数:
[字体:  ]

  过去有一道谜语:“麻窝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这个谜语的谜底就花生。而花生壳又像极了北方人的一种“微型”的鞋子。这就是麻窝子。北方人所谓的麻窝子也就是南方许多地区存在过的草鞋。这东西在红军时期曾为我军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南方的草鞋与北方的麻窝子又有很大区别。南方的草鞋实际上不算鞋,就是草鞋底上系上几根麻绳,可以走路,但一不能防水,二不能御寒。而北方的麻窝子除了不能和布及皮鞋媲美之外,几乎具备了鞋子的所有功能。特别是在御寒和防水方面,甚至比棉鞋和皮鞋更优势。唯有难登大雅之堂的就是颜值不体面,太粗陋并土气了,而品质太“提不起”。
  麻窝子有三种,一种是纯麻制品。无论是鞋底还是鞋帮都是用单股的麻线织出来的。穿上之后很轻巧也很保暖,也有一定的“档次”,防水更没问题。记得小时候我就对父亲给大哥编制的一双纯麻的麻窝子眼红的要死,最后有鞋了“下放”给我了,高兴的一夜没合眼。而另一种就是名义上的麻窝子。因为用.纯麻制成,鞋底鞋帮等全有麻批编制。这种麻窝子虽然好看、好用,耐穿。但制作成本太高,一般农家很难做的起。另一种就是用麻绳、破布条混合编制,用麻线做“筋”,用一些破旧布条搓捻成绳子,用这些编制鞋帮或鞋后跟等。用破布条编织出来的麻窝子表面看上去很笨拙,颜色更是乱七八糟。但其实用性并不差劲。因此,那些年北方农村“时兴”的麻窝子许多年,人们穿着最多的还是这种布草相间的麻窝子。如果这样的一双麻窝子穿着爱惜一点,一双穿两三年还是不成问题。
  最次的一种,也是乡村老幼最常穿着的一种,这种麻窝子实际上就是“草窝子”了。过去北方许多农村村庄都有成大片自生自灭的芦苇塘,这些芦苇多有村民们自建房屋所用。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芦花飞舞,白茫茫一片,场面非常壮观。村民们就利用这些芦苇建房、编制席子,而芦花就用来编制麻窝子。入冬后的芦花收获下来后,先是在水里侵泡一段时间,以增加芦花的韧性,然后用麻绳、旧布条等编织出麻窝子的框架,留下一根根俗称“筋骨”绳子。这时编制麻窝子的人就开始把芦花放在手边,将一根芦花劈成几半,又捻成毛绒绒的草绳或草批,就像编制麻批或布条一样的编织出麻窝子的鞋帮、鞋跟和鞋面。编织出的麻窝子整体毛绒绒的 ,显得极为粗糙。而且这种麻窝子编成后还不能马上穿着,因为新麻窝子用草比较生硬,让脚在里面极不舒服。必须穿过一段时间后,让那些编制鞋底、鞋帮的芦花和草绳完全软弱后,麻窝子才能穿出“鞋”的味道。
  北方人穿麻窝子多半都有一种保暖防水的需求,甚至本身就是用来顶替棉鞋穿着的。很多人在穿着麻窝子时,会在麻窝子里放置一些麦草、稻草或旧衣裳,甚至棉花之类。在“改开”之前,麻窝子在北方人的心目中,就像红薯一样,不是粮食胜过粮食,麻窝子虽然不是正规意义上的鞋子,却不是鞋子更胜过鞋子。时至今日,生活早已过了麻窝子的时代,麻窝子也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现在一些乡村集镇,甚至一些大中城市,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叫卖麻窝子的身影。不过现在的麻窝子已不再是过去麻窝子的模样,与其说是一种草鞋,不如说是一件工艺品。麻窝子做工巧妙,造型别致,还配上许多美丽的花饰。既能穿着,又可以做一件工艺摆件。让人爱不释手。
  一位购买麻窝子的人士曾说,现在购买麻窝子并不是为了穿着和实用,更多的是一种兴趣和情怀。我们走过了麻窝子时代,而且那一天并不遥远。麻窝子再美也并不是我们的需要,但麻窝子代表着的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品格却是我们世世代代都需要传承和发扬的。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

涉企举报专区 涉“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