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总要热爱点什么,比如美景美酒美食。这种选择和热爱,在寿县古城新打造的美食街区箭道巷可以实现。
在寿县古城东街寿春镇总兵署西侧50米,有一条巷子,高大的牌坊正中写着“箭道巷”三个字。
据说,箭道巷的得名与清代驻军有关,当时箭道巷有个箭铺,供士兵们练习。附近还有准提庵。这些都随着时光变迁而烟消云散,了无痕迹。
熟悉这条巷子的人们都知道,二十世纪80年代,巷子里一家副食品厂、教职工宿舍、几家卖针头线脑的小店,其次就是老三中西山墙外卖早点的临时摊点。其中买豆腐脑的吴姓夫妇硬是把自己从小吴夫妇卖成老吴夫妇,成为学子们心中难忘的美食记忆。
后来箭道巷被城市发展的洪流裹挟,成为建筑古朴典雅、两边带有回廊、路面宽阔笔直的新街区,赋予文玩、书画市场的功能。但好景不长,由于学校出城,昔日人声鼎沸的箭道巷又回到灯火寂寥路人稀的境况。
2024年以来,当地因势利导,重新定位箭道巷的功能,提出“食在老寿州,味在箭道巷”的口号,引导经营者到箭道巷经营特色美食、地方小吃。借助文旅融合的东风,举行了寿州美食争霸赛、世界旅游小姐游寿县长桌宴等活动,让箭道巷美食一条街的美名不胫而走,充满烟火气的美食聚集地吸引了合肥、淮南、六安、蚌埠和长三角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游古城,品美食。
十一长假的一个清晨,我提议老伴到箭道巷吃早点。远远就看见一家新开的店铺,门前摆满了鲜花和象征生意兴隆的“大麦”,门头上是“老卢集绿豆圆子”几个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小时候家乡的味道”。我招呼老伴,就这家了。
老芦集绿豆圆子店面不大,前店后坊,只有30平方左右,南北靠墙两边各摆了三张长桌和长条板凳,收拾得干净利落,墙上挂着传统美食老芦集绿豆圆子的宣传页和发财、暴富、有钱之类的简笔画。小金姐弟俩手脚麻利地操持着灶台,并招呼着进络绎不绝的进店客人。
我和老伴各要了一份圆子,就开始品尝起这来自潘集区的传统小吃。小金介绍说,芦集圆子是用绿豆磨成粉油炸而成,刚出锅时有绿豆的馨香,酥脆爽口,可以干吃。作汤吃,开水下锅开水下锅5分钟左右,再佐以豆饼、粉丝之类,洒上几叶香菜,一碗香喷喷的绿豆圆子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放在我面前的绿豆圆子,从热汤中露出,尝一口,有绿豆的沙轮轮的感觉,绿豆的馨香,刺激着味蕾。汤里衬的粉丝粘皮也很劲道。这样一碗风卷残云的吃进肚,浑身暖洋洋,顿觉元气满满。
付了钱,走出店门,我发现箭道巷又多了几家新开的小吃,有杨家牛肉汤、下塘烧饼、羊汤馆,还有一家食光里小餐厅……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两岸,食在寿县。寿县地处中国地理的南北交汇处,是个包容并蓄的城市,北米南面,东甜西辣,都能找到适合的口味,八公山豆腐、寿春大救驾、寿州牛奶汤和肯德基、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泸溪河糕点都在县城的四条大街和平共处,各有各的买家。丁家馄饨、仇家鸡蛋饼、汪家小刀面、花达卤菜、蒋记盐水鹅、麻鸠凉面,各有各的主顾。
今天,老芦集绿豆圆子能入驻箭道巷,让古城人尝到四十公里外的潘集美食。明天,将会有更多的特色菜、特色小吃挑战和丰富古城寿县的味蕾!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