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立粉墙头
宋玉说,东邻之女趴墙头偷窥他三年。要知道这位东邻女可是像西施一样的绝色,拥有“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恰如其分之美。但她三年如一日地把看宋玉当成早课,这当然和宋玉的颜值密不可分,因为宋玉是和潘安齐名的大帅哥。倘若宋玉长了一张和丑男左思一样的猪腰子脸,一上街就被嫉“丑”如仇的女性们扔石头吐口水;东邻女还“人立粉墙头”吗?我想她早就滑下墙头,感到一双明眸受到严重污染。是啊,美男有时的确教女性欲罢不能,不说潘安一上街就被尖叫的女性们献鲜花送水果,就说山涛的老婆整夜从墙孔里偷窥“龙姿凤仪”帅哥嵇康,东邻女在墙头偷窥三年也就情有可原。
当杜甫从安史之乱中蹚回家,不但“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还引得邻居们纷纷趴在墙头,看着这一家能在尸横遍野的战乱中团聚,都“感叹亦歔欷”,泪水不禁打湿了墙头。
好在墙头有人认识诗人,“此身合是诗人未”的南宋陆游,就看见墙头的几个妇人正在窃窃私语,“墙头妇女更相语”,可不是在做长舌妇,而是“认到先生折角巾”,通过他头戴的一顶折角帽,认出这位曾经“细雨骑驴过剑门”的诗人。甚至,篱笆墙边挤满快速打扮的村姑们,甚至不惜被踩坏茜罗裙,就为一睹这位下乡视察的使君——苏东坡的风采。仿佛是他早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出猎时,满城的百姓都做他拉拉队的浓缩版。但苏东坡也借这次工作之便,获取了“牛衣古柳卖黄瓜”等乡土素材,还想到农家喝杯野茶来解解渴。
而水浒中,林冲站在相国寺的墙缺口处,看见鲁智深演练武功,不禁高声喝彩:“端的使得好”;并跳过墙来,从此和鲁智深结为患难之交。寺庙的院墙挡不住他俩的惺惺相惜和生死与共。也是寺庙,只是张生翻墙头是去幽会美丽的崔莺莺。最终他俩琴瑟和鸣,结为眷属,但西厢的墙头至今还有他蹬下的几块砖头。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相比墙头之人,墙下植物就单纯多了,没那么多心眼。
邻家鞭笋过墙来
当一场春雨过后,晚唐诗人王驾就看见“蜂蝶纷纷过墙去”,让他怀疑邻居像“千朵万朵压枝低”的黄四娘家,“却疑春色在邻家”,勾引他家的蜂蝶们吃里扒外,纷纷飞过墙去,留连戏蝶时时舞,为歌唱在花荫下的娇莺们伴舞。难怪诗人怀疑春天就在邻居的院中。但有人嘲讽自家的蝴蝶,“终朝守定墙头舞,不得邻家一句诗。”意思是蝴蝶一天到晚魂不守舍地栖立墙头,看着邻家,可惜邻居不是诗人,写不出一句赞美它的诗歌,白费它的朝秦暮楚。
而宋人范成大却惊喜地看见邻居家的鞭笋土遁到他家院子,“邻家鞭笋过墙来”,让两家互通有无,共享春天的信息。也是宋人的高翥就写道:“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长长的豆荚蔓缀着朵朵淡色小花,弯曲地攀过墙头,像一个使者,向邻居家送来秋天的信息。而喜欢画竹的清人郑板桥就对邻居感恩地说,“两枝修竹过墙来,多谢邻家为我栽。君若未忘虚竹好,请来粗茗两三杯。”修竹过墙,就像邻居专门为我栽培的模特,让郑板桥日间挥写夜间思,也让他以几杯粗茶向邻居答谢。
从“通邻好”角度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算鞭笋不过墙告诉你,红杏也会出墙告诉你。就算它们春天不告诉你,秋天的豆蔓也会告诉你,冬天暗香在墙角的梅花也会告诉你,甚至两枝修竹四季常青的告诉你——
豆花似解通邻好
对“刘家墙上花还发”的邻里来说,一堵墙千万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障碍物。对个人,尤其是发展中的年轻人,既不能妄想拥有崂山道士的穿墙术,也不能像“目送归鸿篱下眠”的百岁老翁一样躺平,更不能成为墙头草之人;而要以匡衡凿壁借光的苦学精神,达摩面壁十年的持之以恒,拼搏进取,奋发图强,最终成为社会大厦的顶梁柱和承重墙。
对发展邻里情来说,一要有爱心,就像杜甫把他带枣树的宅子一起让给一位远亲,举家搬到几百里外的夔府,还念念不忘叮嘱远亲,关心一下西邻那位无儿无食的老妇人,不要把篱笆墙插得像防盗窗似的,让她无法进院打枣而失去生命。对杜甫来说,家虽搬,但爱心仍在传递。所以,当邻里面对匡衡一样的苦学青年,就要主动把灯光照成他前进的阶梯。
二要坦诚,尤其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千万不能无中生有,像智子疑邻,疑邻偷斧一样对邻居疑神疑鬼。更不能无事生非,像土墙根下的阿Q,就因为没有王胡虱子捉的多,竟无理取闹,公然挑衅,结果被王胡扭住了辫子,拉到墙上去碰头。应当说,他是“罪”有应得。
三要包容,像清代在京城作高官的张英那样,在对家乡亲人为争宅基地的来信中劝诫道,不要“千里来书只为墙”的斤斤计效,而要有“让他三尺”的包容谦让之心。结果此举也感化得邻居让出三尺地,这就是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成为邻里和谐的后世典范。
墙头认得刺桐花
在没有定位导航的古代,墙——不管是陆游所说的“墙西泥三寸,墙东草三尺”,还是“断墙着雨蜗成字”的陈师道所见的,被雨淋湿的破墙,成为爬行的蜗牛练习篆书的地方,有时都是记忆的标记。如元代一位女子,主动对诗人张雨留下邀请的地址:“临湖门外是侬家,黄土筑墙茅盖顶”,并让他记住“门前一树紫荆花”,你只要找到门前栽着一棵紫荆花树就没有找错门——正是侬家。黄土墙前的“一树紫荆花”成为她家独特的地标。
而唐人于鹄诗中的那位四川骑牛小女孩,天色已晚还慢悠悠地回家。因为她“记得芭蕉出槿篱”,能看到这一带的篱笆墙上伸出一棵高大芭蕉树的就不会找不到家。而明人也用此法,瞿佑是“他时过此莫相忘,好认墙头杨柳树”;王彦泓是“此日踏歌门外过,墙头认得刺桐花”。起码在他俩心中,只要把这墙头杨柳树、刺桐花定位在记忆中,下次导航就不会迷路。
而墙有时也有人生况味。当身居高位的唐人王播,重游三十年前寄食的寺院,看着主持把自己落魄时的墙上题诗当文物一样保护,想到他们曾经提前敲钟,故意让自己错过饭点,感叹“今日碧纱笼”的世态炎凉。而苏东坡告诉弟弟,早年同住的那所寺院,不但主持早已圆寂,就连曾经题诗的那堵墙壁也损毁严重,字迹漫漶得连放大镜都看不清,“坏壁无由见旧题”。让他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但这堵庙墙已深深烙下他兄弟俩记忆的爪痕。
当然墙的故事数不胜数。东篱下采菊的陶渊明也人淡如菊;苏东坡在“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中怅然若失;而南京秦淮河上的一轮旧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则是刘禹锡感叹几个短命王朝在此的历史变迁;绍兴百草园的泥墙下,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又成为鲁迅的童年乐园;而独行在迷茫小巷的现代诗人顾城,正“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想以黑色的眼睛去寻找那“一代人”的光明。“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这些都“加料”了小文的主题,可谓“几重墙壁贮春风”(张籍《九华观看花》)了。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