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学校组织我们退休教职工前往舒城县万佛湖旅游,我们一行四十多人七点坐上大巴。天朗气清,和煦的阳光洒在每一张笑脸上。两个小时后,抬头望见一幢凌空飞架的建筑,它由三根巨大的立柱支撑起一条形似银色的巨龙,蜿蜒起伏,穿行在山水之间,上面镶嵌着三个红色大字“万佛湖”,原来我们已经到达万佛湖景区大门了。
景区大门前是宽阔的花样地砖广场,广场中央一架墨色风车的巨大镂空叶片缓缓转动,四周五彩花草围簇,两边山林绿树环合,甚是怡人。
进入景区大门,我们踏上青石板步道,前往万佛湖码头。步道两边松树、杉树、樟树、乌桕等树木蔚然成林,黄绿叶片相间,阳光透过树叶缝隙筛下斑斑驳驳的光影,增添了几分梦幻色彩。不远处,龙脊桥横卧碧波之上,桥身两侧的汉白玉雕龙圆目奋张、嘴巴大开,须髯飘飘,连同莲花、佛像,历经岁月风霜的侵蚀,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历史。
过了龙脊桥,便走上名人大道。道路两侧卓立着一些名人铜像:如西汉羹颉侯刘信、公学始祖文翁、民国经济学泰斗陶因……他们在历史的书册里写下灿烂一页,在漫长的历史星河中熠熠闪烁,彪炳千秋。
继续向前,一座书写着“防洪保安,造福人民”八个猩红大字的大坝巍然屹立于我们眼前,这就是龙河口水库大坝。
万佛湖,在龙河口水库修筑之前叫作龙河,位于江淮之间的舒城县西南,属于大别山余脉,四周被栲栳山、大梅山、龙王寨等群山环抱,千沟万壑。它是一个被神话腌渍得发亮,又被史诗般重新书写的传奇。
传说很早以前,这里就栖息一条温顺善良的青龙,它兴云布雨,福泽人间。不久游来一条蛟龙,与之争地盘。两者激烈搏斗,青龙身受重伤,退到龙眠山养伤。蛟龙为非作歹,残害人民。后来青龙施了一计,用腹内藏钢刀的面人,诱使蛟龙吞下,从而杀死了蛟龙,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据史料记载,千百年来,舒城人民一直饱受水旱灾害之苦,仅1916至1958年42年间,舒城地区就爆发山洪22次,发生大旱16次。每当山洪爆发,田毁屋倒,下游顿成泽国;如遇干旱,则禾焦地赤,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可谓“盼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
1958年,在国民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舒城县举全县之力,动员十万青壮年奋战穷山恶水,使得蛟龙降伏,大坝横空,在苍龙背脊上书写了现代治水的辉煌史诗。
景区大道中央地面,一块黑色大理石雕格外醒目,这就是《永不忘却的记忆》地雕。它以兴建龙河口水库而被淹没的梅河、毛竹园、五板桥等五座古镇为表现对象,其中的梅河镇最为著名。梅河镇是一个千年古镇,自古就商贸繁盛,商贾云集。它因西汉时寿州人梅福而得名。梅福为人正直,做南昌县尉时,由于不满王凤专权,挂冠归隐于大梅山。地雕再现了当年五座古镇的历史风貌,讲述了龙河的沧桑变迁。
走过地雕,进入“人物群雕”区,路边塑有七组极富动感的白色花岗人物群雕——英姿飒爽的铁姑娘队、争分夺秒的青年突击队、众志成城的打夯群众及攻坚克难的民工……在他们周围,层叠簇拥着数以万计的菊花,红的、黄的、桔色的,正迎着秋风绽放。恍惚间,这些群雕和菊花幻化成了人头攒动的十万劳动大军,奋战龙河口。他们每天只吃不足八两的口粮,劳动十二小时,削平700座山头,肩挑手推,层夯层压,筑坝蓄水。经过三年零五个月的鏖战,铸就了一条长1000多米、高75.4米的“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坝”。
龙河口水库是淠史杭工程的一个重要枢纽。它建成之后,上控千余平方公里来水,下保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浇灌舒城、庐江、六安三地一百五十余万亩良田,实现了“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顷;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的夙愿。今秋的龙河岸边又是花果飘香、稻黍浮金、牛羊成群、蟹肥鱼跃,好一个喜人的丰收年景!龙河还因其丰富的文化、优美的风景,1996年华丽转身为万佛湖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拾级登上荷花与锦鲤晕染的台阶,终于到达景区码头。岸边的芦花洁白,枫叶泛红,银杏叶渐黄,秋色把宏伟壮观的大坝装扮得五彩斑斓。站在大坝上放眼望去:四周群山如彩带,环绕着50平方公里的一湖碧水,映照着蔚蓝的天空和林间的光影;湖心点缀着60多座水色空蒙的岛屿,如散落的佛陀,与临湖的巨形观音石形成“诸佛拜观音”的景象,所以又称作“万佛湖”。好一幅群山尽染、漫湖碧透的旖旎山水画卷!
登上红身黄顶的龙形游船,我们向水中岛屿进发。游船荡开朵朵浪花,散发着阵阵甜润气息,渐渐靠近燕子岛。燕子岛,其形宛如飞燕。离船上岸,只见徽派木质门楼两边,书写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篆文对联,四周修竹、香樟郁郁青青,幽幽的香味丝丝缕缕。曲径通幽处,花木掩映着一间小竹屋,这便是李公麟纪念馆。
李公麟,舒城人,被推为“宋画第一人”。纪念馆展示了李公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墙壁上他的小楷书法,横竖撇捺之间遍布着晋人风骨。李公麟出生名门,宋熙宁三年进士,晚年归隐故乡龙眠山,聆听潺潺流水,观摩对岸虎行,绘成传世名作《五马图》、《龙眠山庄图》。历经时间的淘洗,这些画轴已然泛黄,但淡毫轻墨间仍洇润着高雅超逸的气度。龙眠山也因他命名,“龙眠毓秀”为龙舒八景之一。
接着我们来到孔雀园,园内有蓝孔雀、绿孔雀、花孔雀。中国古代称孔雀为朱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均为神兽。孔雀又是凤凰的化身,与龙均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形象。我们有幸看到了孔雀飞行秀:三十多只孔雀排成长队,纷纷走上两层楼高的T台,依次奋力振翅飞出,掠水翱翔,在碧波浩荡的龙河之上,展现出一幅龙凤呈祥的壮丽画面。
燕子岛与周瑜岛之间由八百米长的绵延浮桥连接,远远望去,仿佛一条游弋在波涛里的长龙。走过悠悠荡荡的浮桥,来到周瑜岛。周瑜岛由睿智园、练三墩、知音园等岛屿组成,岛上箭楼高筑,战鼓高悬,颇有几分东吴水寨的气势。
最后我们来到龙王岛,因其形状像一条曲折盘踞的龙而得名。岛上古树参天,藤萝缠绕,怪石嶙峋。龙王岛拥有新石器时期的龙王树遗址,又以龙文化为主线,设置乌龙坛、龙之舫、龙文化广场等人文景观,突显舒城文脉。
舒城,古称龙舒。在龙舒这片土地上,龙的元素无处不在,这里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中,就有龙形器物或龙纹图案。春秋时期,群舒国以龙为名的舒龙诸侯方国就立于今天的龙河口。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舒县,翌年别置龙舒,龙字传承为县名由此开始。在现在的舒城,带有龙字的地名有100多处,龙眠山、龙河口、九龙瀑……这些带龙的地名,每一处都有一个与龙有关的传说故事。龙河之水,像血脉一样滋润着龙舒大地,孕育了这片土地上具有神秘而高贵气质的中国龙文化。
因此,“龙”成为龙舒大地的标志性形象。在龙王岛中心,树立一尊大型青龙雕塑,四周萦绕着鲜花。它昂首引领,口喷清泉,身躯盘旋,蓄势待发,集聚着一飞冲天的磅礴力量,向人们诉说着数千年以来惊天动地的神话,彰显着历经沧桑的坚韧与顽强。
秋风送爽,登上万佛湖制高点龙王阁,极目远眺:千山尽染,碧波万顷,帆影点点,鸥鹭翩飞。万佛湖,一轴灵动的山水画卷;龙河口,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寿县融媒体中心(寿县广播电视台)为寿县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寿县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寿县县委主办《寿州报》、FM101.2、FM105.9寿县人民广播电台,寿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寿县发布”、“寿县广播”微信公众号,@寿县发布微博,寿县人民政府网站、寿县新闻网,寿县手机台APP,寿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寿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主办: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寿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寿县国投大厦 邮编:232200 电话:0554-4027701 传真:0554-4032565
皖网宣备3412014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39 皖ICP备05004200号-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淮南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督举报电话 0554-6678590
寿县新闻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E-mail:shouxian-wz@163.com 电话:0554-4027860